音乐,电影,游戏,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,其内核都有一套严密完整的逻辑思维蕴含其中。我们不能说这些伟大的艺术创作,完全依靠了右脑的创意,而摒弃了左脑的逻辑。它们之间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

       这个道理在职场上同样适用。

       就好像我们上大学时会分文理科一样,职场上同样有左脑工作和右脑工作。那些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字运算、建模分析的行业,例如金融,保险精算,战略咨询等,就属于左脑工作;而那些需要灵感和创意的行业,例如广告,视觉设计,产品开发等,就属于右脑工作。

       想要在职场上实现个人价值的大幅提升,就要善于平衡左右脑的综合运用,不能发生“偏科”。无论是哪种工作岗位,你既要学会做科学家,也要能够做艺术家。这就是今天我要重点讲的:

       全脑思维。

       它是一种高效的思考分析及输出表达的过程。全脑思维要求我们充分调动起左右脑各自的优势,做到:

       凡是晦涩的东西,学会用生动的方式去表达;凡是创意的东西,必须有严谨的逻辑做支撑。

       这是一项顶级稀缺的职场能力。大多数人若能把其中一项掌握熟练,就已经能取得很不错的成就。但如果能把两者做到兼得,那一定是前途无量。

       那么如何去锻炼全脑思维呢?今天分享3个方法,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些启示。

        刻意练习,用两种视角解读日常问题 

       所谓两种视角,即左脑视角和右脑视角。对待同一个问题,我们既要学会严谨辩证地去看待,也要学会放飞自我地去看待。

       例如早上上班时,百无聊赖的我在等红灯,前面的车大排长队。这时我估算了一下剩下路程中,还有几个红灯需要等待,每个红灯大概会花费多久时间,那么我就能计算出到达公司是几点钟。此时,我开启的是左脑视角(如下图):


       而当我看到眼前堵车的情形,不禁心里开始抱怨,同时联想起以前和朋友去国外旅行,那时我们在一望无际的高速公路上任意驰骋,欣赏着远方的蓝天白云,空气里都弥漫着自由的气息,哪像现在这样困在车水马龙里。此时,我开启的是右脑视角(如下图):

       等红灯的短短几分钟,就能完成两种视角的切换。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练习。

       实际上,很多事物我们都能这样切换视角去看待。这么做往往能带给我们意料不到的思路与灵感。

       比如一个做数据分析的人,面对一份汽车市场调研报告可能会解读出:

       5-15万价格区间的汽车搜索指数最高,其中国产车品牌被搜索最多(70%);

       在15-20万的价格区间,日韩系汽车占据了主流(65%);

       进入20万以上的区间,则是欧美及德系车的天下(80%);

       这很正确,但很无聊。

       可当我们开启右脑视角来解读时,就会变得非常有趣,例如:

       国产车依然是性价比的最佳代表,在低价格区间里深受经济适用型消费者的喜爱。在他们的生活中,汽车的角色是“交通运输工具”;进入中档价格区间开始,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有了增长,随着生活质量的升级对汽车的诉求也开始发生变化,向更高一级的“出行伴侣”迈进......

       这就是基于现有数据,发挥的合理想象。当然,以上这段结论需要更多的逻辑信息作支撑,但这却补足了左脑视角的短板,即创造和启发。

       左脑视角,关注的是“为什么”,“会怎样”。它更加实际,是基于现有状况,作出合理的总结和推断;

       右脑视角,关注的是“像什么”,“可以是什么”,它脱离实际,没有拘束和边界,任由想象力自由发挥。

       这两种视角并没有好坏之分,完全取决于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。

       当你需要严密论证时,左脑视角更合适;可当你需要创造启发时,右脑视角更能发挥作用。

       而面对任何问题时,尝试切换视角,你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。

        善用比喻,把枯燥的东西讲得有趣 

       这是针对左脑思维强大,但右脑思维欠缺的朋友的建议。

       数学,逻辑和模型都是枯燥的。它并不是一件坏事,枯燥往往代表着严谨和扎实。但是当我们需要对外表达时,就要摆脱枯燥,想方设法用有趣、形象的东西来解释。这样才更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。

       这里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:善用比喻。

       即找一个具有相似特征,并且大家都更加熟悉的东西来打比方,从而帮助理解晦涩难懂的东西。

       比如,我现在和大家说“相对论”,如果用复杂的数学和物理模型来解释,可能一天都讲不清楚。但是爱因斯坦是怎么描述相对论的呢?他说:

       相对论就是一个男人与一名美女对坐1小时,会觉得似乎只过了1分钟;但如果让他坐在热火炉上1分钟,却会觉得似乎过了不止1个小时。

       这段话由爱因斯坦发表在1938年的科学期刊上,当年他写的论文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,可这句深入浅出的比喻却流传至今。

       你看,一旦枯燥的东西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出来,不仅能加速理解,还能增加它的传播性。

       那么如何去提升这个技巧呢?我的建议是,在埋头钻研理科逻辑的时候,也要抽空多去欣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。

       比如去看一些悬疑、侦探、推理和动画片。我个人推荐的有阿加莎克里斯蒂,柯南道尔,东野圭吾,埃勒里奎因,导演有克里斯托弗诺兰,昆汀·塔伦蒂诺,宫崎骏,今敏等等。

       尤其是昆汀·塔伦蒂诺的影片,他的电影严格按照章节体的逻辑结构来讲述,同时又充满了故事魅力,是逻辑和创意结合的完美案例。

       总之,跳出自己熟悉的左脑领域,去看看别人是怎么作比喻讲故事的,这将大大提高你的右脑思维能力。

        培养连接点思维,让想象开始有逻辑 

       这是针对右脑思维强大,但左脑思维欠缺的朋友的建议。

       所谓连接点思维,是当我们由A事物联想到B事物的时候,想办法在A和B之间找到若干个逻辑连接点,最终能够循序渐进地由A推导到B,而不是由A跳跃到B。

       举个例子。比如此刻我的书桌上有一个星巴克的南瓜杯,当我看到这个杯子的时候,马上想到了童话家安徒生(如下图)。

       这是一个由事物A(南瓜杯)直接跳跃到事物B(安徒生)的例子。但是,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呢?

       其实很简单。从南瓜杯的外形开始,我联想到了南瓜车,而南瓜车是童话《灰姑娘》中的标志物件,《灰姑娘》是由著名童话家格林兄弟编写的,而与格林兄弟齐名的另一位童话大师是安徒生。整个思考过程如下图所示:

       这就是一个构建连接点的过程。这个手法在侦探小说中非常常见。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就经常能够根据对方手腕上的痕迹,推测出对方的职业和婚姻生活。只不过他都是在脑海里已经构建好了逻辑连接点,所以当他跳过过程直接说出结果的时候,其他人都以为是异想天开。

       掌握了连接点思维,对右脑强大的人来说是如虎添翼。因为它能让你的想象和创作更合乎情理。当你用自己的创意去说服别人时也能更加胸有成竹,而不会碰到诸如“你凭什么这么想?”,“太天马行空了!”等反对的情况。

       换句话说,这是让你的创意更加有逻辑。

       锻炼这个思维,我们同样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来进行。比如最近世界杯德国总理默克尔并没有前往俄罗斯观看,这是为什么呢?有人用段子来解释:

       因为观看世界杯,默克尔势必就会到达俄罗斯,到达俄罗斯就一定要见俄国总理普金,见到俄国总理普金就一定会有新闻报道,这样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一定会知道,那么他就一定会不开心,然后就跟德国打贸易战。

       虽然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,但这同样是一个构建连接点的过程,而不是直接告诉你“如果德国总理去俄国观看世界杯,那么美国就会和德国打贸易战”。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想想在这个过程里,有几个连接点存在。

       以上就是如何锻炼全脑思维的一些心得。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文章:

       全脑思维,是一项重要的思考分析及表达输出能力。它要求我们既能够做严谨的科学家,又能够做创意的艺术家。


1591583013120230.jpg


【服务内容】管理咨询、高端人才、企业内训、人力资源外包、薪税筹划就找【怀才当遇人力集团】咨询电话:17370801563


640.webp.jpg



造就人才 成就企业

看不清?点击更换 立即预约 立即重置